2019年普陀山佛教协会书画培训班在宝陀讲寺举办

普陀山佛教网

2019/09/11

惟航法师主持讲座

刘小晴先生讲解书法理论基础

刘小晴先生示范点评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为进一步推动普陀山佛教艺术提升,认真贯彻落实普陀山佛协年度工作计划要点,普陀山佛教协会于2019年9月9日在宝陀讲寺举办了书画艺术培训讲座。授课导师为沪上著名书法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刘小晴老师,来自全山各寺院(单位)共约40余名爱好书画艺术的法师、居士参加了书法理论培训、导师创作示范观摩、技能技法学习和培训班学员作品点评等课程。普陀山佛协副会长、宝陀讲寺监院、普陀山佛教书画院院长惟航法师主持讲座。

上午,刘小晴先生从书法理论基础方面开讲,他表示,书法上升为艺术,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载体,在我国书法称“法”,在日本,书法称为“书道”。我国古人讲“书为小道”,但其演绎变化、传承和发展,是在中国文化的主干上,指哲学、文学、雕塑、艺术等即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大分支基础上派生发展,特别是佛教文化。无论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尤其是日、韩等国家,书法艺术都与佛教结有相当深厚的不解之缘。

刘小晴先生指出,学好书法并真正懂得书法艺术和创作,绝非一时之功,主要要做到一是培养浓厚的爱好和兴趣,二是要有良好的心态,淡泊名利,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要以几个标准来衡量书艺的进退,一是“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指临池不辍;二是寻师访友,访碑问帖,指博采众长;三是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像书法大师怀素一样,“登楼不下四十年”,刻苦钻研练习书法,做到“富贵不足以惑其心,贫穷不足以移其志”,扎扎实实从基本功起点,以“沉着”为本。所谓的“沉着”,刘先生介绍道,沉着在于篆书是圆笔之本,在于隶书是方笔之本,再一个是北碑和唐碑,唐人尚法,唐楷是一标准,“法”字即“永”字八法,指书写的法度,乃至结构结字的方法、章法等。

在下午的导师创作、学员观摩、技能技法培训和学员习作点评上,刘小晴老师更是深入浅出,示范点评,扼指要点,一再指出要以“永”字八法为基础,研究结构法,研究布局章法,接下来研究墨法和用笔的方圆对比关系,做好藏锋、露锋、中锋和侧锋的关系变化,研究用笔的内涵,行和侧的关系布局,行是“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内涵,在点和画深入,藏骨抱筋、含文包质,如黄山谷所讲,同禅家一样句中有眼,用笔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由形到法,再由法入理,到此境界。写字要遵循此理的客观规律,也即原则,即有力度和厚度,此“力”即为一刚一柔,刚者刚性和铁画银钩;柔者凝练为万岁枯藤,并重视“气”的运用,骨、肉和气相辅相成,再重视韵,要有深厚的文化、佛学、禅学基础,多读书多研习,以指导学习的原则,达到无意于佳乃佳、不求工而自工的境界,将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僧家托钵而积千家米煮成一锅饭,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正而不板、奇而不怪、取法于上,从哲学、佛学、禅学、美学和数学等里面不断汲取养分,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达到心手相忘境界,创作出上乘书法艺术作品。

通过一天的学习和培训,与班学员收获颇丰,既开阔了书法艺术理论框架视野,又在导师的亲手把教下于书艺技能技法再上了一个台阶,对学员们今后的书艺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信理

编辑:弘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