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佛教网

2020/10/30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潮音洞西侧。唐咸通四年(863),日本僧慧锷第三次入唐求法,至五台山中台精舍,见观音像妙相端严,恳请迎归本国。舟过莲花洋,遇风浪,洋现铁莲花阻舟不得行,漂至潮音洞畔,因菩萨不肯东去,遂与新罗商贾一起留像于洞侧,山上居民张氏目睹此情,舍所居双峰山(今普济寺后山麓)之宅供奉,俗呼为“不肯去观音”。至后梁贞明二年(916),在张氏宅址建“不肯去观音院”,清代名士裘琏题诗《佛指名山》,诗云:“海外奇峰翠入天,峰头朵朵削青莲。名山如此不肯去,成佛应在灵云前。”

1980年,为纪念当年慧锷等人请观音像事迹,在潮音洞西上建“不肯去观音院”。198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赋《谒金门》词一首:“不肯去,甘禁万劫风雨。此土缘深非妄许,悲心周广宇。从此名山钟毓,无尽妙华慧炬。宝筏不辞千手与,度普天儿女!”

2002年,普陀山佛协将殿宇改建成唐式结构,正殿3间,供奉唐式“不肯去观音”座像。殿之西侧建“中日友好三十三观音长廊”,长廊内排列仿造日本33座观音寺院石雕主尊立像。东下潮音古洞,洞脚插海,洞两崖高约10米,纵深30余米,洪涛昼夜舂撞,声如轰雷,传为大士灵现处。洞壁镌“潮音洞”三字。

作者:心毅

编辑:弘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