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福禅院

普陀山佛教网

2020/11/02

梅福禅院位于梅岑山脉西巅。据宋《乾道四明图经》等记载,汉儒梅福曾居此炼丹。明万历年间(1573-1609),普陀寺住持如迥创建庵院。万历末,中书陆宝题名“梅岑庵”。清康熙间(1662-1722)改名“梅岑禅院”。诗人陈常《梅岑庵》诗云:“数椽犹号子真家,井灶依稀半已斜。老衲无言煨紫芋,野猨背客洗丹砂。终朝滴翠非关雨,一路闻香不见花。到此定应忘黑白,南昌谏草悔喧哗。”后经五世孙照祚、七世孙通哲及徒心恒、心规重修。至光绪元年(1875),殿宇历久颓圮,普济寺住持隆璋同徒妙昌重建,复名“梅福庵”。

新中国成立初,僧定忠、庆耀等居之。1960年遣僧后,全山40余位老弱僧尼居此,生活费每月6元由政府救济。1980年由普陀山佛教协会接管,抢修危房,重塑佛像。198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将梅福庵划归普陀山佛协管理使用,着手进行全面修复。

禅院四周林木葱茏,环境幽静。进入山门,二门额云“回头是岸”,庭院整洁古朴。大雄宝殿中供释迦牟尼佛,两旁为文殊、普贤菩萨。大殿后左供“西方三圣”,右供地藏菩萨,两边壁间塑十八罗汉。殿内贮明、清、民国三代香炉,其中明代宣德炉上镌“何瀛为报父母恩”七字,乃本山遗存法器之珍品。东西厢楼用作库房、客厅和寮房。

1989年在东楼后建新客楼。西楼后有观音殿3间,中供香樟木雕贴金毗卢观音座像,两旁善财、龙女,殿门前悬光绪三十年(1904)铸铜钟。大殿后东侧有炼丹洞,亦名“灵佑洞”,洞额为康熙间吴瞻泰题。相传为梅福炼丹处,洞广约4米,内壁岩石嶙峋,壁间渗水,常年不息,滴入仙童葫芦中,称“仙水”,洞中塑梅福像。古人题诗云:“解组归来不染尘,梅山小隐已全真。半间石室乾坤大,一路云乡草木深”。

作者:张强

编辑:弘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