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古洞

普陀山佛教网

2020/11/02

观音古洞位于梅岑山西麓陡坡间。明万历间(1573-1609)始有僧在此结茅,称“古梅岑”。清雍正间(1723-1735),普济寺住持法泽创建圆通殿及斋楼,开创庵院。道光间(1821-1850)僧海商大修。光绪(1875-1908),僧化珦重建大殿。宣统二年(1910),僧开林增建客堂及楼房,渐臻完备。

新中国成立后,僧新华、文殊等居之。1980年由普陀山佛教协会接管,抢修部分危房。198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将观音洞庵划归普陀山佛协管理使用。当年,进行全面整修并翻建西客楼。

全庵殿宇依山而筑,上下台基三层,错落有致。庵院头山门内甬道壁为照壁,依山而建,镌“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大字。东侧圆通宝殿,双檐垂直相连,中供泥塑贴金天冠观音座像,两旁善财、龙女;两边“二十四圆通”菩萨座像。后殿为念佛堂中供“西方三圣”立像。西侧斋堂、香积厨;南边缘崖建楼房一排,用作寮房和客房。

院内北侧山屋下有观音古洞,其广如室,洞中一岩倒拄入地,有垂云倒浪之奇,洞内环行可通,沿壁镌石佛。洞巅累石间古木嵌生,有“大士重现”等摩崖石刻,系侨居美国的本山高僧寿冶1997年书。

作者:张强

编辑:弘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