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专访丨道慈大和尚:践行观音文化 弘扬观音精神

普陀山佛教网

2021/12/18

题记:2021年2月,普陀山佛教协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8月,普陀山佛教协会举行第七次代表会议,道慈大和尚蝉联会长。近日,《法音》对道慈大和尚进行了专访,大和尚就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践行观音信仰、建设人间佛教道场等主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普陀山与观音信仰

问: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唐宋以来就逐渐成为中外佛教徒心目中观音菩萨信仰圣地,对中国佛教(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佛教),还是东北亚佛教,乃至世界佛教都产生了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这是普陀山佛教观音信仰对中外佛教文明交流互鉴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此,我们请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道慈大和尚给《法音》的读者简短的回顾和介绍一下普陀山观音信仰的缘起和发展。

答: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应化道场,历来被称为“震旦第一佛国”,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美誉。普陀山观音信仰的缘起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记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历史上,普陀山从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菩萨像回国,途经莲花洋受阻,遂留观音宝像于普陀山,史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唐、宋、元、明、清祖师大德不断修建,使这座“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吉祥圣地。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同海内外佛教界开展了广泛的佛教文化交流互鉴活动,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人士、佛教组织和佛教学者建立了友好联系。其中,主要的交流活动有:1984年8月应邀赴美为玉佛塔落成剪彩。1989年与日本“中国观音灵场会”建立寺院友好交流关系。1994年10月访问香港佛教界,并参礼天坛大佛。1995年3月首次对台湾佛教界进行友好的弘法访问。2010年9月成功在台湾地区举行了“千人护千佛观音宝岛行”为主题的“南海观音慈航宝岛”活动。2015年出席“2015福佑香江·普陀山南海观音庇护祈福千人斋宴”法会。另外,我们还在中国佛教协会的组织下,参加了国际卫塞节世界佛教大会、世界佛教论坛、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等国际佛教会议,在对外交流、宗教对话、世界和平等方面弘扬观音信仰,发表佛教主张,体现中国智慧。

二、普陀山佛协的历史沿革

问:从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发展看,普陀山在清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就成立“僧教育会”,到民国二年(1913)改称为“普陀山佛教会”。可以说,普陀山是现代中国最早成立的佛教民间社团。请您谈谈“普陀山佛教会”百年来重要的大德高僧与历史沿革。

答:普陀山佛教协会的前身是1908年在龙湾成立的僧教育会。1962年举行了第一届理事会,后因历史原因被迫中断。1979年礼请妙善老和尚回普陀山主持恢复工作。1980年3月恢复普陀山佛教协会,在会长妙善老和尚的带领下,开始了寺院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自1993年11月第二届理事会至2021年8月第七届理事会以来,紧紧围绕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开展各项工作,主要恢复重建了普陀山古佛洞、祥慧禅院、隐秀讲院、白华庵等50多座大小寺庵,新建了南海观音、普济医院、五百罗汉塔、四十八愿塔、正法明如来铜殿、宝陀讲寺、普门万佛宝塔、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观音文化园等重点工程,不断谱写普陀山佛教事业的新篇章。

普陀山历代高僧辈出,元代高僧一山一宁禅师,得法于普陀顽极行弥,于大德三年(1299年)奉命出使日本,享有“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之赞誉,是继唐鉴真大师之后的又一位中日友好使者。明代高僧大智真融禅师,于万历八年(1580年)来山结茅于光熙峰下,额曰“海潮庵”,成为法雨禅寺开山之祖。清代高僧潮音通旭禅师,自幼出家于普陀旃檀庵,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主普陀山事,立志兴复大士道场,号为普陀“中兴之祖”,著有《潮音语录》《普陀列祖传》等。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住普陀山法雨寺三十八年,著有《文钞》3编6册,其中为普陀山各寺庵所作记、序、疏等30余篇。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在其21岁时,即任教于普陀山僧教育会化雨小学,后掩关锡麟堂。他所倡导的“人生佛教”,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将佛教的发展带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享有“论师”之誉的佛学大家印顺法师出家于普陀山福泉庵,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先后结集为《妙云集》《华雨集》及《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等专著行世。重兴普陀妙善慈祖老和尚于1944年在法华洞闭关,1949年在妙峰庵闭关,1979年被礼请回普陀山主持全山寺院恢复工作,1989年荣膺普陀山全山方丈。在其住持普陀山的二十多年间,振兴普陀,不遗余力,对普陀山的恢复发展和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观音信仰的核心特征与践行宗旨

问:您如何理解观音信仰的核心价值特征?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信仰的道场,在弘扬和传播观音菩萨信仰,践行观音慈悲济世精神等方面都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答:观音信仰的核心价值特征集中体现在“慈悲”二字上,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的一种体现形式。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慈悲济世、有求必应则是践行观音慈悲济世精神的具体体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讲:“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菩萨的真实含义就是觉有情,慈悲就是菩萨的本质。弘扬观音信仰、践行观音精神不仅在于我们求观音、拜观音,更要求我们学观音、自己成为观世音。信仰的力量在于奉献,而不在索取,这正是普陀山佛教在弘扬和传播观音菩萨信仰,践行观音慈悲济世精神的宗旨所在。

今年,我会根据《浙江省统一战线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体现普陀山佛教的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在原有慈善公益事业的基础上,设立2亿元的普陀山佛教协会“共富基金”(2021-2025年),主要用于慈善救助、弱势群体关爱、结对帮扶等方面。为困难群体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使观音信仰的慈悲精神深入人心,彰显了道德感召力,提升了社会公信度。

四、普陀山观音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

问: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数千年来形成来了以观音菩萨信仰为核心的绘画造像、梵呗音乐,以及观音会等节日民俗,成为舟山地区优秀的佛教文化艺术遗产,对中国佛教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您谈谈普陀山观音艺术的特点和观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答:开展普陀山观音艺术和观音文化的研究是普陀山佛教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1988年就创办了普陀山佛学院,成立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1994年创办了会刊《普陀山佛教》。1996年完成了“四大祝延”“华严字母”“赞礼西方”普陀梵呗的录制和发行。2002年新建印顺图书馆。2003年定期举办了普陀山观音文化节。2006年承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向世界发表了《普陀山宣言》。2008年创办了“普陀山佛教网”。2011年普陀山佛学院升级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确定了“国内一流、影响世界、能出大师级人才”的发展目标。同年定期在宝陀讲寺普门讲堂举办讲经法会。2013年成立了普陀山佛教书画院。2015年成立了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2020年建成了以弘扬观音艺术和观音文化为主题的普陀山观音文化园。

在开展普陀山观音艺术和观音文化研究工作方面,编纂出版了《普陀山志》《观音文化研究》《普陀山佛学丛书》《普门讲堂文集》《实用净土宗辞典》《佛教居士修持手册》《普陀山僧伽文选》等一系列著作,在观音文化园内展陈了收藏家李巍先生捐赠的数百件元、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和法器,进一步丰富了普陀山观音文化内涵,推进普陀山“道风兴教”“文化兴教”和“修持兴教”的全面提升。

五、普陀山道风建设与寺管制度

问:您出任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以来,对普陀山佛教协会、全山寺院、僧人出台了系列的管理办法,保护佛教界合法权益,抵御佛教界商业化不良影响,为佛教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请您谈谈普陀山佛教的道风信仰建设与寺院管理制度建设。

答:自2010年4月普陀山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三统一”(即人事上统一调配,经济上统一核算,修建上统一规划)基本原则,推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师父精严佛事,弘法利生;三分之一的师父安心办道,信解受持;三分之一的师父护持常住,庄严道场)管理模式,拓展“三提升”(即创建文化寺院要有新的提升,开展数字化改革要有新的提升,推进公益慈善事业要有新的提升)发展目标。修订完善了《普陀山佛教协会章程》,制订出台了《普陀山佛教协会寺院管理制度》《普陀山佛教协会关于寺院(单位)财务收入、支出管理的暂行规定》和《普陀山佛教协会教风监督暂行规定》等20多项管理制度,并集成《普陀山佛教协会章程制度汇编》。在道风信仰建设方面,普陀山各寺院以禅宗丛林规制为组织基础、以天台教观为教理依据、以净土资粮为行持方向。坚持学习在大众中,修行在大众中,成就在大众中的修行理念,现有念佛专修道场七处、诵经专修道场四处、常年阅藏道场三处和常年闭关道场五处,成就大众安心办道,彰显观音道场特色。

在保护佛教界合法权益,抵御佛教界商业化倾向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寺庙的非营利属性,维护寺院的清净庄严。积极倡导文明敬香,引导信众合理放生,从不占卜算命。寺院除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和南海观音收取香花券外,其余寺院都不收香花券。三大香会期、法定节假日、除夕至元宵节期间,所有寺院不收香花券。法物流通处依照《普陀山佛教协会法物流通管理办法》,所有法物明码标价,不以盈利为目的。为改善寺院空气质量,净化礼佛环境,减少全山主要寺院的香炉数量,为佛教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慈悲普度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您如何理解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度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际社会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度思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能帮助众生拔除烦恼痛苦,给予众生快乐,利益众生功德圆满,为人类福祉增益,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我会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努力弘扬佛教教义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贴近的内容,如热爱祖国、顺应自然、克己为人、淡泊名利、乐善好施等思想,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2019年制订了《普陀山佛协实施观音文化走出去战略计划》,开展海外弘法工作。现有美国纽约梵音寺、菲律宾马尼拉慈航禅寺成为普陀山佛教协会海外下属寺院,为实施观音文化走出去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七、普陀山佛教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担当

问: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普陀山佛教协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不仅是普陀山佛教界的荣誉,也是中国三大语系佛教界的荣誉和骄傲。据我们了解,普陀山佛教协会近二十多年来积极发扬“造福社会、慈悲济世”的观音精神,扶贫帮困“慈爱慈行、共帮共创”,投入善款数亿元用于抗震救灾、攻坚脱贫、助学助困、助老助残、环境保护等等,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好评,充分体现了“不为个人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的大乘菩萨精神。您作为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参与了二十多年的慈善公益事业,请您谈谈获奖后的感受和思考?

答: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大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办成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会在助力脱贫攻坚上做了应尽的、力所能及的本分工作,充分践行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国红十字博爱奖”“中国红十字奉献奖”“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奖——社会责任奖”“第三届浙江慈善奖——机构奖”“浙江省红十字功勋奖银奖”“舟山市宗教慈善特别贡献奖”等多项殊荣。为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贡献。

我会坚持大力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善事办善,以实际行动践行“造福社会、慈悲济世”的观音精神。比如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汶川大地震、台湾地区“莫拉克”台风等自然灾害中捐款超5000万元。从2010年开始,我会每年拨款2500万以上专项慈善资金,用于开展赈灾救荒、帮困济贫、浚河筑堤、修路架桥和兴教助学等慈善公益事业,至今用于公益慈善款项逾10亿元。包括2011年捐赠4.5亿元善款用于建造“观音大桥”,创下了迄今我国宗教界单笔捐款最高纪录,获得“第三届浙江慈善奖——机构奖”。2020年捐赠1000万元善款专项用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抗疫先进集体”。

八、普陀山建设人间佛教道场的展望

问:您如何看待普陀山佛教的未来发展?如何建设好、保护好、传承好普陀山观音菩萨应化道场,使之成为庄严清净、慈悲济世的人间道场。

答: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普陀山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靠党的宗教政策指导与政府依法管理;二是靠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社会环境;三是靠悠久的文化资源和观音信仰的影响力;四是靠佛协僧团自强不息勇猛精进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各界贤达的大力护持。

普陀山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僧团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佛教中国化方向的探索与实践。二、进一步推进普陀山新时代“三四五”(即“三大任务”:管理要有新境界,弘法要有新空间,文化要有新天地;“四个中心”:观音菩萨信仰中心,观音道场弘法中心,佛教僧才培养中心,观音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五个名”:名山、名寺、名(明)僧、名校、名园。)发展目标。三、进一步按照中佛协“六好”倡议,强化教风巡查,促进僧团的道风建设。四、进一步加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建设,培养更多佛教僧才。五、进一步把观音文化园建成“举世无双,流芳百世”,集观音信仰之大全、观音文化之大成的高品质、高标准、高层次的观音文化展示中心、交流中心、体验中心。六、进一步深化文化寺院创建工作,提升文化寺院品位。七、进一步拓展海外道场实施观音文化走出去战略,努力让弘法人才走出去,弘法道场办出去,弘法渠道通出去,观音法脉连出去。八、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改革,主动融入数字赋能体系,将普陀山佛教事业各项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作者:法音编辑部

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