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佛教协会2025年工作要点

普陀山佛教网

2025/01/04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布局谋划之年。普陀山佛教协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省委统战部“1156”工作落实体系,对照浙江省宗教中国化场所建设“151”指标体系和《浙江省建设宗教中国化场所指导意见》要求,对标对表舟山市宗教工作“12851”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普陀山佛教协会推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24-2028)》,全力推进“六名”建设,持续打造“五大高地”,带领普陀山僧众和信教群众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义教规相结合,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道风兴教、文化兴教、修持兴教”为宗旨,不断深化普陀山佛教中国化方向实践,全力谱写普陀山佛教协会奋进发展的新篇章。


一、爱国爱教,打造名山典范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为着力点,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有关重要会议、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三爱”“五史”教育、红色教育“五百”行动,组织参访革命圣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序推进全山寺院的修缮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点实施普慧庵(香樟园)、兴善堂、永福庵、逸云庵、融来小院、广福禅院、青铜佛像造像艺术研究院、佛教颐养堂、宗风馆等庵堂的腾退和修缮项目,并加强对施工进度与质量的监管。持续放大世界佛教论坛正向效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普陀山“海上禅路—观音文化走出去”五年规划(2025-2029)》《普陀山佛教协会关于出国(境)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的管理办法(试行)》,举办观音文化交流研讨会,开展“观音文化节”“海天佛国书画展”等系列活动。积极助力“交流互鉴·和合共生”对外交流品牌建设,邀请美、澳、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佛教界代表人士来山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做好赴美国梵音寺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谋划助力“985”行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等,利用“同舟汇·共富包”影响力,产生更大社会正面效应。


二、从严治教,打造规范僧团

要积极主动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标准化探索,推动全面从严治教,成立佛协监事会、教风委员会等内部监督机构,进一步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管理,防止商业化倾向,制定新一轮教风督查巡查计划,不断加强教风巡查,确保各项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有序开展,力争将全面从严治教工作打造成为全省佛教界的示范样板。办好每年四次的三皈五戒法会。积极推进宗教事务管理数字化进程,做好“慈云普陀”2.0版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定期开展传戒、学戒活动,提升僧众的宗教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更多熟悉毗尼作持、遵守教义教规的高素质佛教人才。完善“僧人挂单管理机制”。


三、青蓝接力,打造正信僧才

持续开展“十百千万”宗教人才培养工程,选荐优秀教职人员参加全省“双通”人才培训班,建立宗教界代表人士后备人才库。研究制订《全山执事队伍梯队建设方案》,进一步健全执事选拔任用机制。成立后备人才培养专项工作小组,分类筹建后备僧才储备库,以专业型、综合型培养为导向,建立ABCD四类僧才库,实现人才梯队年轻化和合理化。举办 “同舟明道 慈云僧才”后备僧才选拔等系列活动,开展讲经讲道、行政接待、法制讲座、英文辩论、数字化比武、活动策划比赛等活动,发现优秀后备僧才。


四、学修并进,打造一流名校

稳步推进宗教院校内涵式发展改革,做到“四个强化”。立足长远,强化年轻僧才培养,开展“领雁工程”,深化宗教院校学生成长全链条管理模式;数字赋能,强化“智慧佛学院”建设,完善“智慧佛学院”电脑端和掌上端建设,优化在线教学,推动教务OA系统的全面应用,推广“智慧院校”建设经验,争做全国领先;因地制宜,强化学院外语、梵呗等特色打造,创新设立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外语教学部、外宣部,培养语言能力突出且熟谙佛教义理的国际型、综合型僧才,成为国际观音文化交流使者;凸显优势,强化宗教学研究队伍理论研究阐释和实践总结归纳,多出成果。


五、文化润教,做好学术研究

推进文化润教,制定《普陀山佛教协会“六名”工程推进方案(2025-2029)》,打造文化寺院。积极打造“新十大文化工程”,由宝陀讲寺牵头,举办“普门讲堂——佛教文化中国化讲座”;由观音文化园牵头,举办“海上观音文化——佛教中国化精品展”;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牵头,举办第五届“普陀潮音”宗教中国化研讨会、“同舟明道”讲经讲道交流活动、“同舟明道”辩经赛等活动;由福泉禅林牵头,打造佛教精品文化展示阅读馆;进一步提升普门馆(博物馆)功能;谋划好宗风馆功能;新建大悲殿为现代化会议中心。要以学术研究为抓手,依托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等核心机构,系统梳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典籍、信仰历史与人文资源,着力推动“普陀山佛教文献与传承”系列研究。要继续编撰与观音文化相关的典籍与丛书,推进宗教中国化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普陀文库”,为佛教界和学界提供系统化的文化参考。


六、文旅融合,打造观音名园

观音文化园要秉持“三个弘扬”的建园理念,以创新理念和卓越品质为引领,不断优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丰富互动形式,不断提升与地方文旅项目的融合度和对外开放度,举办形式多样、能彰显当代观音文化内涵的大型活动,对外充分展现国际化、时代化的观音精神,努力打造世界观音文化的新地标。


作者:普陀山佛教协会

编辑:张强

来源:普陀山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