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寺院管理系列之七|普陀山佛教 重视观音文化的建设与弘扬

普陀山佛教网

2018/12/13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观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音信仰遍及东南沿海省市、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已经成为华人世界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舟山市党委、政府对普陀山佛教在观音文化建设与弘扬方面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浙江省民宗委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帮助指导普陀山佛教协会做好观音文化建设与对外传播弘扬工作。

一、观音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应的是国家层面的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应的是社会层面的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应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追求。从观音文化慈悲精神的丰富外延来看,能够与这三大层面的部分价值追求产生同频共振。“慈悲”,关注的就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性和道德修养,当一个人具备了“慈悲”精神以后,就可以做到坚守正道、悲天悯人、与人和善、护国利民,从“正心诚意”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的殊途同归。

二、观音文化与普陀山佛教制度建设

普陀山观音文化的建设与弘扬,离不开普陀山佛教僧团,普陀山佛教制度建设为此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普陀山佛教协会全力推进名山、名寺、名校、名僧、名园“五名”建设,建立如法如律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丛林制度。在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三统一”管理模式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三三制”管理理念,即“以持戒学修为基础,以演扬佛法为要务,以组织管理为保障”,各行其职,学修、演教、管理三大块互为支撑。全山安排一部分僧人闭关、阅藏、念佛、参禅,潜心修行;安排一部分僧人提升讲经说法水平,演扬经忏佛事,在服务信众的同时依经忏义理与行法实修;安排一部分僧人管理日常寺务,服务内外大众。这种管理模式,鼓励和保持一部分僧人一心修持,精研教理,开展闭关、阅藏、坐禅等传统修学模式,为普陀山再出大师级人物、为观音文化的研究弘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观音文化的交流交往

近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立足更好地服务祖国统一和对台文化交流,开展了多层次的观音文化两岸友好交往活动。“南海观音·慈航宝岛”和“毗卢观音·福佑宝岛”活动,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推进了两岸佛教文化和民众交流,使普陀山成为大陆宗教文化对台交流的响亮品牌之一。

同时,普陀山佛教协会加强与泰国、缅甸、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美国等国佛教界的互访交流。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继续深化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日本大谷大学、斯里兰卡凯兰尼亚大学的交流合作办学。

四、观音文化的保护提升

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道场,区位优势明显,文化特色鲜明,普陀山各寺院和文化设施,在功能上具有互相依托、互相配合的特点。

为加强观音文化弘扬与研究,普陀山不断完善宝陀讲寺普门讲堂常态化弘法讲经活动,做好普门讲堂讲经文集的编辑出版,推进《普陀洛迦山志》重修,做好《普陀山佛教》杂志的编印发行工作,办好“普陀山佛教”网和“南海普陀山佛教”微信平台。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推进文化传承,加强文物保护,提升佛教博物馆管理水平和开办质量,切实增强普陀山佛教文化底蕴。

另外,普陀山佛教协会还从佛教文化保护提升的高度,认真制定并实施了《普陀山佛教寺院文化提升工作计划》。对全山寺庵进行功能布局的总体规划,启动10家文化寺院试点工作,完成老庵堂腾退和功能定位,实施收回寺院修复工程,建造历代祖师和全山高僧大德塔林,建设普陀山佛教宗风馆、书画院美术馆及普陀山造像研究院,开展佛教佛像法器征集工作,推进普陀山印顺佛教图书馆筹建,举办观音文化节、佛像造影艺术展览和佛教佛像法器展览会。

五、观音文化与慈善公益事业

观音文化的核心是慈悲精神,观音文化在消除社会矛盾、和谐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等方面理应有所作为。普陀山佛教协会按照《普陀山佛教协会慈善公益事业工作规程》,积极开展慈善公益事业,使慈善公益事业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自2010年来,普陀山佛教用于慈善公益项目的资金累计达6亿多元。慈善工作涉及赈灾助困、兴教助学、医疗救助、五水共治等多个领域,为社会、民众增强信心、克服困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佛教慈善形象深入人心,赢得了极大的道德感召力和社会公信度,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透明度、公信力和号召力日渐增强。

普陀山佛教协会的公益慈善活动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赏。普陀山佛教协会相继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慈善奖·机构奖”、浙江省“慈善工作奖”,被浙江省红十字会授予“红十字博爱功勋奖银奖”。

作者:中国宗教

编辑:弘法办